留言本首页签写留言
总记录:3条 页次:1/1页 [1]
 骑马倚斜桥
发表于:2005年3月31日  浏览我的主页:编辑
楼主

  等级:会员
  发贴:1

  主题: 当时年少
1997年7月9日。阴天。闷了多半天。
傍晚下起雨来。
冒雨回家。

世间有许多奇怪的东西。比如夏日的雨,它来前,让你焦躁不安莫名期待;它来了,你又觉得惊喜茫然。象少年时代的爱。

在蒙蒙生生的雨里,我时常有唱歌的欲望。就唱——你是我永远的宝贝,你的笑,是我温暖的所有……(钮大可《永远的宝贝》)这么一唱,哎,心里立马说不出的舒服。不细听就难以分辨的雨声,是最好的伴奏。一种东西,闲适的、温暖的某种东西,缭绕周围。
下大雪的夜晚,推车慢慢往家赶,撕开嗓子喊——给我最后一次拥抱,让我在你剩余的火焰里轻摇……(钮大可《最后一次拥抱》)那种伤感,那种苍凉空旷无依无助的感觉,就出来了。
唱歌,把歌唱好,唱出味道来,我的体会,不是在卡拉ok的包间里,也不在舞台上,而是在有雨或落雪的夜晚——最好一个人啊,在路上或者野外。如果酒喝微醺就更好,再加上一点儿伤心事,那声音出来,常常把自己感动得不行。
自我感觉,嗓子的天赋条件和乐感还可以。这没办法,归功于遗传。我的母亲,有些艺术天分。据她讲,小时侯上学时曾经演过戏。她演过的角色,有一个是《三世仇》中贫农的女儿;穿过的戏装,据说是一条窄被单,围在腰间作裙子。算一算,那时应该是建国初期。我真佩服母亲的记性,几十年前的一些细节,竟能印象如初。现在,老人家有时高兴了,松闲了,偶尔还唱上几句。实实在在地讲,或者说客观评价,非常好。86年左右,山东电视台有个“广告文体大观”节目,每天六点半播放。有一次,播周华健的《花心》,母亲在外边乘凉,突然跑进屋来,站到电视机前,不停地拍手,嘴里还不住地“哎呀哎呀”。我在她身后大笑,问她怎么也喜欢这种歌?母亲说我怎么就不能喜欢,我听着好听!……哎,这个青年儿怎么还有点儿“地包天”?

开始喜欢唱歌,是在小学时候。我二姐那时喜欢唱流行歌,早晨起来就拧开收音机,听一个叫“每周一歌”的节目。一个星期下来,那里面放的歌,我们就都会唱了。有一次上音乐课,韩老师教我们唱“泉水丁冬”。教完了,试唱。我憋不住了,举手要求发言。韩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呀?我说老师你有一句教错了。她说是吗,不可能呀,哪一句教错了?我就说“流下了山岗流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”得这么唱…………唱完,韩老师愣了一会儿,脸有点儿红,又拿眼恶狠狠地剜我,剜了一会儿,嗷唠一声:你怎么这么能蛋也?!我嘟囔:人家收音机里就是这么唱的……
再后来,我跟邻居家的一个大哥玩上了,整天象个铃铛一样系他身后。我很崇拜他,因为他会弹吉他。那个时候,80年代初期,吉他在邹县是稀罕东西。他还有一本《外国歌曲200首》。现在回忆起来,他当时喜欢唱的几首歌里,有两句我印象极深——啊我不愿让你离去,啊我默默把泪落。当时很纳闷儿:第一句好懂,后边一句是什么意思呢?怎么这么别扭呢?“把泪”是“肋巴”的意思吗?摸摸肋巴骨干什么?肋巴骨有什么好唱的呢?百思不解。有一天我说你唱的那两句我也会唱啦。他就让我唱,听过之后脸上竟是嘲弄的表情。他说你胡罗罗嘛儿,这么点儿黄黄你懂什么爱情歌曲?我当然不懂什么“爱情歌曲”,我连为什么摸肋巴骨都不懂。但是从此不再跟他玩了。他伤了我弱小的自尊。
有时候,多数是傍晚时分,我看见他手持吉他,坐在南沙河的桥头上。等南坡里收工的女人们三五成群地走过来,他就开始弹。桥下是哗哗的流水。
我当时不懂,他这是春心萌动的表现。他爱哪个女孩?他是否如愿以偿?他们现在生活得好吗?是不是还有琴声和歌唱?……我不得而知。我只是祝福他,在时隔10多年后的今天。
雨还下着。
我想起去年说过的话:尘土不再飞扬,大地和心情,变得干净。

附:补充几句——(1)歌声是语言的延展。语言具有极大的局限性,特别是在表达内心或者讲述心灵故事的时候。所以有了音乐。语言止步之处,歌声响起来。(2)哀乐是什么?放慢节奏、拉着长腔(最好带着哭腔)唱的任何一首歌,都是哀乐。朋友们可以试试,最好用解晓东的《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》。(3)有一次在野地里唱歌,唱得脸部发麻。就停下,一边害怕一边使劲揉脸,怕得了什么怪病。后来偶尔从电视上知道,这是美声唱法的技巧之一——面罩法。理论来自实践,信不讹也!

 斑竹
发表于:2005年4月1日  浏览我的主页:编辑
1

  等级:会员
  发贴:319

解晓东的《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》?!

这是以前语文老师经常给俺的作文评语,空洞!!!听了这首歌,才明白老师当时的感受。
 钟钟
发表于:2005年5月30日  浏览我的主页:编辑
2

  等级:会员
  发贴:28

不仅空洞,而且垃圾
音乐就是被这群无聊的人给糟蹋了
 梦在远方
发表于:2005年6月4日  浏览我的主页:编辑
3

  等级:会员
  发贴:10

深有同感
总记录:3条 页次:1/1页 [1]
品 碟 版主信箱:17pindie@sina.com
Copyright (c) 2002-2004 Pindie.Com. 执行时间109.375毫秒